• Hi,欢迎来到中国电热行业网!|
  •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媒体 » 今日关注 » 正文
“中资化”的日本家电 还能保持“高端”吗?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07-03  来源:澎湃新闻  作者:张定  浏览次数:96
 

    6月27日,出席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李克强总理,在开幕式上表示,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,消费至关重要。我们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,不断改善消费环境,培育消费热点,壮大新兴消费。其实,在多个重要场合李克强总理都在强调消费升级,结合去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高达64.6%的贡献率,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。但在微观层面,如何通过消费升级提升社会价值?

  刚刚过去的“618电商节”等反映的一种观念就是:人们似乎在追求品质和品牌的过程中,已经不在意价格是否合理,将高价格的消费等同于消费升级。但问题在于,仅仅消费群体“不在意价格”,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消费升级。因为升级的不只是消费资金,更多的则是产业的升级、价值的升级。

  中国消费在升级,价格当然选“贵”的,但是,另一方面,长期以来中国制造(更多是“中国加工”)的要诀就是“便宜”,这似乎成为中国货的某种基因。这俨然成为一对让人无所适从的矛盾。

  事实上,这种“中国制造PK中国消费升级”的大战,正在上演。去年,以代工闻名的富士康收购日本传统高端电器——夏普,可谓这种矛盾的一个缩影。2016年4月,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(折合35亿美元)收购夏普66%的股份,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收购日本知名的家电品牌。这有点像传统故事“卖油郎独占花魁”——老实巴交的“穷苦力”娶了落难的千金小姐。

  之前,富士康一直都在试图摆脱对低利润率的组装业务的依赖,比如,在苹果代工业务中,富士康的利润率仅为3%。而另一方面,夏普是全球液晶专利最多的面板厂,在技术上属于全球领先水平。在白电领域,夏普在空气净化器、冰箱等产品依旧掌握着顶尖的核心技术。在收购一年后,夏普打出了“高贵不贵”的品牌的定位:即,利用富士康的产业链优势,通过提升加工效率和缩减供应链环节,扩充规模量产,在价格上“不贵”,但以核心技术和品牌营销上保持“高贵”。这其实对于夏普转型、富士康升级都是一个挑战。

  中国资本“走出去”很多年了,但是有一个“文化冲突”一直有待解决:很多大家熟悉的国际二三线的奢侈品牌、时尚品牌,其实都被中资收购了(比如Folli Follie、Club Med等),但是,这些海外收购往往保持“低调”,其中就有所谓担心——中资背景影响奢侈品现有的“高端定位”,生怕国内消费者不买账。

  富士康收购夏普,和2011年“海尔收购日本三洋”不同,海尔买断的只是三洋的白色家电,而这次夏普品牌的未来完全掌握在郭台铭手中:中国制造的固有“廉价”印象与洋品牌的“高端”,怎么做到兼容而不是互斥?是达到“高贵不贵”的设定,还是两个都没有满足?

  无独有偶,2016年3月,美的成为东芝家电的绝对控股股东,“汉化版的东芝”也面临这种两难突破。

  说到底,昔日如日中天的日本家电品牌(特别是白色家电)夏普、东芝、索尼等,不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升级,才陷入如今的危机之中,需要美的、富士康等中国资本来当“白衣骑士”。关键问题是,“汉化版”的夏普、东芝、三洋等等,怎么玩转互联网,坐上中国消费升级的快车?

  之前海尔等家电,已经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“智慧工厂”,实现价值创造者与价值消费者的信息直连,减少中间环节,促进按需定产,玩出互联网+的新玩法。富士康于夏普、美的于东芝,怎么在先进制造业的平台上,完成制造、品牌的两重升级,让中国制造摆脱“便宜”的刻板印象,也让被中资收购的日本家电品牌的“高端”能跟上中国的消费升级?这依然是挑战。中国消费者心理接受“中资化”的日本家电,也需要一个转换。
 
0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电热行业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电热行业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电热行业网(www.zgdrhyw.com)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中国电热行业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,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该作品使用时,其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,应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3.本网刊登的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、可靠性,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所产生的风险自行承担。
4.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内容、版权、肖像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及问题,并非本网故意为之,请立即通知本网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5.联系电话:18855608198 QQ:188665198
6.如果您有电热行业方面的文章,欢迎给我们投稿。可将稿件用word文档方式直接发至邮箱(hwd5198@sina.com)主题注明“投稿”也可直接联系投稿。

0
 
[ 打印本文 [ 关闭窗口 ]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×关闭×关闭×关闭
×关闭×关闭×关闭